“綠色擔當”扛在肩——冀中股份葛泉礦苦練內功打造綠水青山紀實

發布時間:2021-12-06 10:57:02 冀中能源

綠色擔當”扛在肩

——冀中股份葛泉礦苦練內功打造綠水青山紀實

面對70%全巖工作面,他們創新采用“分采分運”,實現煤矸分離;

面對陷落柱,他們優化采煤工藝,實現精煤“顆粒歸倉”;

面對洗選難題,他們加大工藝改造,實現精煤灰分合格率100%……

近年來,冀中股份葛泉礦始終堅持兩級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生態礦山,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于企業安全生產的全過程,推動企業實現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景。

宣傳引導 引領綠色全員共筑

“環境保護已成為國家戰略,做好環保工作既是發揮國企廠礦的責任擔當,也是踐行綠色理念的最好詮釋……”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葛泉礦礦長高志剛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一定要舉全礦之力,聚全礦之智,扎實推進環境保護工程,打造綠色生態礦山。”

今年以來,葛泉礦修訂完善節能環保宣傳方案,每季度都對各單位宣傳工作提出具體要求,通過牌板、網絡、微信公眾號以及“面對面”下基層宣講等多種方式,宣傳國家節能環保政策、集團公司兩級工作部署、最新節能環保技術等內容。同時,邀請環保專家舉辦節能環保講座,幫助各單位職工熟練掌握運用節能環保有關知識和方法,增強廣大職工的節能環保意識。

“一個月下來,這臺純電動新能源車比之前那輛純耗油的車要省大幾百塊呢,現在家里人都搶著開這臺‘大寶貝’!”財務科馬婷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現在油價這么高,上下班一個來回就要大幾十,開電車也就一兩元,實在是太劃算了!”

濃厚的氛圍形成之后,大家也紛紛開動腦筋,建言獻策,身體力行,將環保理念化“無形”為“有形”,讓“低碳辦公、勤儉持家”的綠色理念蔚然成風。水龍頭旁邊,有“節約用水”的溫馨提示;樓道里,更換了明亮的聲控節能燈;報廢的零部件,有專門收集箱……一個個小小的舉動,體現的是大家打造綠色生態礦山的不懈努力。

科技領跑 助力綠色礦山建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批批工匠人才領銜的創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筍紛紛在葛泉礦成立。兩年來,葛泉礦申報完成創新成果223項,推廣轉化創新成果264項,累計創造效益1700余萬元,建成省級職工創新工作室2個、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10個。

為提升智能化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葛泉礦制定《技術創新管理辦法》,對技術創新項目實行分級管理,并成立技術創新項目領導小組,礦長任組長,黨委書記任顧問,每年年初對各單位上報的重大、重點技術創新項目進行立項。

圍繞降本增效、技術改造、技術革新、科學研究、學習交流等工作,他們建設完善創新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創造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推廣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使用,提高企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建立科技創新獎懲機制,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鼓勵員工大力創新和發明創造,充分調動職工創新創造積極性。搭建礦井綜合自動化平臺,實現機電設備“一鍵”操作,從而達到“減人提效”的目的。

近年來,葛泉礦自主研發的“轉載機液壓自移裝置”,《潛水泵自動排水裝置》、《自撐可移式臨時支護裝置》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研究100余項科技成果均已轉化應用到實際礦井生產中,最大限度地影響和帶動廣大職工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培養企業發展所需的科技、生產、管理人才隊伍。

葛泉礦一路走來,各創新工作室碩果累累,榮譽頗豐。一大批生產、創新成果應運而生,為企業發展注入了生機。

山水共治 撐起綠色保護傘

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如今的矸石山附近,一眼望去,滿目的綠色映入眼簾,一顆顆大樹郁郁蔥蔥、堅強挺立……

“以前矸石山上光禿禿的,一刮風漫天都是煤塵、灰塵!”葛泉礦運輸區區長丁世斌回憶說,“為了改善礦區的生態環境,礦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葛泉礦按照資源利用與礦區發展相協調的原則,積極打造綠色生態礦區,為職工營造優良的生產生活環境。他們將矸石山全面綠化,種植楊樹、柳樹400余顆,柏樹200株,安裝了800米噴霧管道及23個噴淋設施,同時建設了蓄水池。新堆放矸石做到苫蓋、噴淋、霧炮降塵,大大改善了矸石山環境,昔日矸石堆放場現在已是綠樹蔥蔥,既做到了抑塵又美化了環境。   

水是萬物之源。原本烏黑、渾濁的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層層處理,變得清澈透明,順著出水渠緩緩地流向生產用水池。

葛泉礦加大投入、添置設備、改進工藝、加強管理,確保資源開發、綜合利用與節能減排一體推進。他們在地面建設了礦井水處理車間,在井下建設了儲水倉、沉淀池,二級沉淀后通過水泵循環系統輸送至地面礦井水處理車間,處理達標后再返回井下用于井下設備冷卻、地面消防、儲煤場防塵、選煤樓降塵、礦區綠化,實現了礦井水二次利用。對鍋爐房進行改造,安裝了脫硫除塵設施,委托第三方按月對鍋爐煙塵進行檢測,確保檢測結果符合排放標準。

(冀中股份葛泉礦 岳長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