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雄風勁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新三礦奮力轉型升級工作紀實
1200平方米支護材料廠房新廠房投入使用;
自主完成錨索生產線、托盤生產線的安裝調試;
向峰峰集團本部及外埠調撥設備及零部件6263臺/件,各類電纜17441米,盤活資產超千萬元;
完成辦公區域整合改造;
……
廠房建設如火如荼,生產加工緊張忙碌,機構改革平穩有序……在峰峰集團的正確領導下,鳳凰涅槃、脫胎換骨的變化,在新三礦轉型的舞臺上不斷上演。
轉型發展,頂層設計是關鍵
2021年2月16日,峰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存玉在新三礦調研時指出,要“立足峰峰、面向冀中、服務行業”,把生產服務中心做大做強,把新三礦打造成峰峰集團礦井轉型的亮點。
如何將董事長的要求落到實處,新三礦人用行動做出了答復。
以“峰峰集團賦予新三礦怎樣定位”為議題,黨員干部開展學習研討,分析總結出峰峰集團賦予新三礦的“四大定位”。即,歷史定位:轉型發展;政治定位:八大中心之一;功能定位:生產服務中心;目標定位:立足峰峰、面向冀中、服務行業。
圍繞“四大定位”,看問題、求招法、找答案,確定了政治站位必須高遠、企業定位必須精準、經營模式必須科學、后續設備必須跟上、關鍵指標必須最佳、創新創效必須尚賢、供銷關系必須平衡的“七個必須”支撐。
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引導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前景自信、模式自信、效益自信、隊伍自信、文化自信,堅定轉型信心、擔當使命責任、凝聚發展合力。
科學規劃以高產能、高品質的和低成本、低售價的“兩高兩低”發展元素,利用現有技術團隊搞創新,打造支護材料“拳頭”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做大做強“內循環”經濟圈。
轉型發展,必須盯緊關鍵環節
從原煤生產轉到支護材料加工,問題千頭萬緒,矛盾錯綜復雜,既要學好“彈鋼琴”,又要牽住“牛鼻子”。
該礦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工資改革、項目建設、資產盤活等難點,在節骨眼、要害處用力,實現“一子落而滿盤活”。
出臺《工資分配管理辦法》,將工資總量劃分為基礎工資和浮動工資兩大類,浮動工資涵蓋效益工資、安全工資、創新創效工資三個方面,以薪酬改革杠桿激發內部活力。
抓住“關鍵的少數”,樹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圍繞項目建設、擴能提產等工作設立考核指標,把轉型發展作為干部“賽馬場”,助推各級干部鍛煉成長,干出業績。
對閑置資產進行摸底,分類統計,建檔立卡,向峰峰集團內部礦井調劑減速機、壓風機、給煤機、皮帶機等設備及零部件772臺/件,各類電纜5691米;向山西大遠調撥設備及零部件5491臺/件,監測電纜11750米,總價值超1000萬元。
對辦公區域進行規劃整合,騰出原生產服務部辦公區域,作為原料儲存倉庫;將文化廣場、綜合樓廣場空地規劃為停車位,退租廠區外2個停車場,減少費用支出。
成立材料產供銷管理領導小組,每月對生產、庫存、銷售情況進行盤點,掌握各種原材料及產品庫存數量狀態,準確核算產品、成本和消耗定額,保證各種材料及產品安全、準確。
轉型發展,產業項目是生命力
“轉型之重在產業。”該礦牢牢把住項目建設的“生命線”,打響了一場又一場加速轉型的項目“攻堅戰”。
抓實項目建設,突出講擔當、重實干工作導向,礦領導掛帥,確定時間表,明確節點、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二期項目4月份上線調試,5月份試產,6月份達產。
克服廠家技術人員無法到位的困難,組織技術骨干完成錨線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與調試工作,生產能力預計達到1000米/小時,可滿足峰峰集團各生產礦井日常生產供應。
采用新型全數字控制技術的自動化托盤生產線設備到礦,預計托盤生產能力可達到每小時375塊,可滿足8種不同規格托盤的生產需要,工作效率實現翻倍!
礦領導和機關部室積極踐行“一線工作法”,每天深入生產車間不少于2次,牽頭完成了金屬網握鉤機研制、托盤送料架電磁鐵改造、拔絲除塵裝置運用等6項實用創新成果,預計年直接創效450余萬元。
1200平方米支護材料廠房新廠房投入使用,設備庫改造錨索加工廠房已經完成,新引進的拔絲生產線設備已經到位,污水沉淀池改建坑木場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新三礦廠區各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景象。
轉型發展催人奮進,追趕超越鼓點正急。在“固本、開源、創新、做強”戰略方針指引下,新三礦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上奮力前行。
(峰峰集團新三礦 吳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