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一滴降成本
——冀中股份大淑村礦深入開展增收節支活動側記
9月份以來,冀中股份大淑村礦深入開展“增收節支在行動”活動,不斷引導干部職工立足崗位一點一滴降成本,精打細算過日子,凝聚全員力量唱響增收節支“好聲音”。
“管”出來的成本
“我們詳細制定了《生產材料使用管理辦法》,目前來看,生產組織平穩有序,職工的小改小革、創新創效逐步都在推廣和應用。”該礦成本考核辦負責人說道。
為進一步降低生產運行成本,該礦主動從管理上深度挖潛,強化生產材料過程管控,細化了材料、配件計劃審批、井下材料碼放、材料交舊領新管理規定等7項制度,完善了考核獎勵機制,對各單位所回收、自制自修物料進行清點驗收,依據物料原值單價20%至40%進行獎勵,并且使用修復后的材料及配件,按使用價值30 至50%計入使用單位材料費用。
同時,該礦在煤質管控上,通過優化調整配煤比例、加強日常設備巡檢,科學調整高硫精煤配裝配銷方案,充分發揮優質噴吹煤品牌優勢,精煤回收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
“改”出來的利潤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開拓區管理人員在班前會上動員職工在本崗位、本班組的裝置和設備上開動腦筋,主動開展創新創效活動。
“我們通過改造溜槽舌板,保障了刮板輸送機的正常運轉,節約了設備修理費用達3萬元,并且在174303工作使用柔模注漿沿空留巷技術,有效提高了巷道頂板支護質量。”二采區技術員王文杰介紹到。
該礦以小改小革、技術創新等活動為契機,充分激發職工創新創效潛能。為解決在生產過程中煤塵飛揚,用6分鐵管制作出了巷道噴淋灑水裝置,創效達10萬元。通過自制支護材料修復機,對回收的廢舊錨桿、托板,利用液壓頂鎬,使其修復平整重新上崗再次使用。今年以來,不斷探索使用“優化端頭+超前支護雙錯聯合布置”工藝,回收三角煤3000余噸。
“修”出來的效益
每月堅持回收物料、修理設備,努力從廢品堆兒里“挖金掘銀”,這是降本增效的又一有力措施。 為使修舊利廢工作“有章可循”,該礦按照“能修理的不外購、能自修的不外委”的原則,及時修訂了修舊利廢管理辦法,制定了物料回收及自制自修單價表,依據修舊利廢的效果對職工進行獎勵,不斷鼓勵一線職工圍繞自身工作崗位開展修舊利廢工作。
其間,該礦還依托創新工作室,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修舊利廢培訓,重點圍繞怎么修、如何修、修什么等問題對職工進行培訓解答,深入結合“以修代培”活動,逐步提升自修能力。截至8月底,該礦干部職工立足崗位實際,自主開展自修活動20項,累計節約修理費用14萬余元。
(冀中股份大淑村礦 馬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