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逐“綠”而行擦亮新型工業化生態底色

發布時間:2024-06-06 16:12:11 冀中能源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逐“綠”而行擦亮新型工業化生態底色

你眼中的礦山,是什么樣子?是高聳的井塔,是林立的廠房,還是機器轟鳴的礦場?作為出生在河北,成長在河北,根基在河北的省屬國有企業,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深刻地認識到,在承擔經濟責任的同時,也必須要擔負起社會責任,大力推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擦亮新型工業化生態底色,把每一座礦山建設成為綠水青山。

上市20多年來,該公司時刻不忘企業環保責任,馳而不息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今天,跟隨小編飛上云端,帶你遇見不一樣的綠色礦山。

從京港澳高速邢臺北出口下行,西行2千米就到了占地4600多畝的邢臺園博園。與園博園一墻相隔的,就是邢東礦,這座因沒有矸石山而享譽國內的綠色生態礦井,被譽為中國煤炭工業一大奇跡,不僅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煤礦的傳統認識,也因多項世界領先的綠色開采技術,而被譽為“綠色開采領跑者”。

早在建礦投產之初,邢東礦就提出了不建矸石山的設想,創新開展“井下矸石充填技術及裝備系統”研究,獨創了一種全新的井下矸石充填工藝,在井下專門開辟出巷道,用于填充矸石。這項技術也獲得了中國煤炭工業十大科技進步獎和五項國家發明專利。

不僅如此,為了徹底解決矸石問題,他們還在千米井下建成了國內首個井下“洗煤廠”。往年需要提升到地面再回填到井下的矸石,直接在井下進行分選處理。分選后的原煤提升至井口,經封閉的皮帶走廊輸送至封閉煤倉,又從煤倉直接裝在運輸車,車輛經苫蓋后出礦,整個流程根本就看不到煤,成為全國第一家實現“采煤不見煤、矸石不升井”的礦井。

從邢東礦出發,驅車20余公里,便來到了富有“地下煤田,地上花園”之稱的東龐礦。漫步礦區,小橋流水,亭臺游廊,假山奇石,美景如畫,若不是偶有滿載煤炭的火車呼嘯而過,真讓人感覺不到這里身處礦山。在推進環保工程的同時,東龐礦不斷探索煤炭綠色開采、洗選加工工藝以及煤炭清潔利用的效能,通過擴容改造礦井污水處理系統,將礦井水收集處理后部分用于洗煤廠和井下生產,生活廢水經處理后用于礦區綠化、景觀水系、降塵及環境衛生等方面,實現一水多用;先后建設風源熱泵機組、水源熱泵機組,變廢為寶;利用壓風機廢熱替代燃煤鍋爐,實現產煤不燒煤,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400噸,二氧化硫17噸,氮氧化物14.8噸。

繼續向南,便可抵達位于河北省邯鄲市的梧桐莊礦。作為全國首批“花園式”煤礦和第一批“中國最美礦山”,梧桐莊礦和東龐礦、邢東礦一樣,深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他們將綠色發展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成功探索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多年來,他們一直將“低碳”理念根植企業發展進程。采取煤矸石置換、注漿飽和充填工藝,實現了煤矸石完全置換;引進水源熱泵技術,回收余熱,替代傳統燃煤鍋爐,節約大量資源;投資興建3個萬噸級儲煤倉和1個7萬噸封閉儲煤場,實現了卸、儲、運、裝封閉進行,防止廠區煤塵污染。

無論經營形勢怎么變化,該公司在綠色礦山建設上始終不惜投入,每年都將環保工程作為優先投資建設的重點項目。連續20多年將環保工程列入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建設礦井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處理、鍋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粉塵治理等節能減排項目近500項。所有固體、液體、氣體,甚至噪音、電磁諧波都得到了綜合治理,綜合能耗及各項污染物指標遠遠低于國家考核指標。

先后對全公司所有大中型煤(料)場全部進行封閉;對物料輸送、轉載、破碎等環節架設噴淋管路,增加收塵設施;所有礦區配備了車輛沖洗及道路清掃設備,安裝微米級霧化裝置,全面實施礦廠區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實現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極大地改善了作業環境。所屬各礦廠所有礦井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全部進行處理。處理后的中水,除部分回用于礦區噴淋降塵、工業廣場綠化、樓房沖廁和職工洗浴外,其余全部免費用于周邊農村灌溉。

在推進環保工程的同時,該公司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市要求,大力實施了一批具有顯著效果的節能項目。先后建設風源熱泵機組、水源熱泵機組、風水源聯合熱泵機組、地源熱泵機組、熱能回收熱泵機組、乏風源和礦井水源熱泵機組、空氣能機組等近百臺。全公司所有10噸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得到替代,實現了“產煤不燒煤”的綠色發展模式。

綠色低碳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促進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未來,該公司將持續擦亮新型工業化生態底色,以實實在在的環保業績,為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黨群工作部   張姣)